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ood‧心情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ood‧心情. Show all posts

Friday, January 09, 2009

回顧 2008



2008是偏離航道的一年。


當兵的日子的確是如同長輩與朋友所說的莫名奇妙且狗屁倒灶。叫一個已經慢慢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與目標的年輕人,突然間「放下手邊工作,立刻到連集合場集合」,然後開始打掃、站哨、唱歌答數,是一件橫豎想都耗費國家資源與成本的事情。但這就是國家的政策、前人的決定、每個男人的命,所以我也很認命的接受了,好好當完,還了這個欠國家的債。


這樣聽起來好像很無奈,但說真的我從來沒後悔去當兵,甚至是有點慶幸能在生命中經歷這一段莫名其妙的旅程。其實仔細想想,當兵所見到的世界,比自己一直以為的世界大多了,尤其是對一個從小很順利升學的人來講,恐怕他的世界不是越來越大,反而是因為「學有專精」的教育政策導致生活圈子越來越小,世界觀越來越狹隘。我想說的這個世界觀不是對於國際社會與文化的認知,而是對於不同想法、不同成長背景、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事物的見識。當兵後,我才發現自己就有如被培育在一個很小心地控制室溫、溼度的溫室裡的「標準的作品」,相較於那些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人生的弟兄們,我不禁開始懷疑究竟「高學歷」代表的是什麼?究竟他帶給我的是加分還是扣分比較多呢?如果從我原來所處在的環境來看,當然是加分加到破表,但是在其他不同的世界裡,這個答案也有可能會是完全相反。所以有時會覺得當兵有點像是出國旅行,讓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,在那裡人們不太在乎你的過去,他們只重視你當下的表現。


看過這個世界後,我覺得它有點動搖了我一些長久以來的個性。假如可以把「過去」不視得這麼重要時,那某方面來講每天都是新的開始。不再因為之前的成功而得意自滿、也不會因為昨日的失敗而感到挫敗自責,最後...就能放開手裡原本抓的很緊的「自尊心」,願意大膽地去做更多的嘗試,不再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。這種感覺很難形容,但是我感覺在心中好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,突然想法開闊了很多很多。


另一方面,在軍中當士官對我的影響也很大。士官在一個連隊中所扮演的角色,是基層的、執行層面的領導者。相較於軍官偏向策略與管理層面的領導角色,士官要兼顧人力時間的分配,又同時得親手下去完成任務,我學到的是一種很現實的目標達成:「可以完成,還是不可以完成?」我認為這跟原本愛作夢的我是非常相反的。從高中開始一直不斷拉扯著我的「理想」與「現實」這兩個極端,突然間對我來講是越來越可以兼具的。這個兼具的部分有點難形容,不了解的人恐怕會誤以為我是個很消極的人,因為我越來越看清這個世界的醜陋面,也越來越容易接受這個事實,因此在軍旅生涯越接近結束時,怎麼不合理的要求我都甘之如飴,因為「這個世界就是這樣」。怎樣,夠消極吧,哈哈。但我現在只更確信一句話:「為了要打破規則,你必須先了解規則」,兩個極端的平衡就在這裡。


不過這一年下來,唯一不變的事情,就是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,一直不斷追趕著自己。就如我在文章最頭所說,這是偏離航道的一年(a year of detour),我感覺自己的進度慢了同學朋友很多很多,所以最近在聚會時會有點因為插不上工作、理財、生涯規劃的話題感到低落。得想辦法再趕上進度才行。最近不想再浪費時間的心情也常常會使我更加的急躁和沒耐性,這或許跟一整年在軍隊這個男性戰場式的工作環境也有關,這方面希望自己可以慢慢也找回原來的耐性與禮節,以免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。


這些人尤其指的是那些我在各階段結交的好朋友們,遠至學生時期,近者部隊的弟兄們,真的是越來越珍惜彼此擁有的情感。昨天在電視上看了一部新加坡電影,雖然是部看了有點嫌浪費時間的片子,但是在片尾有句話我非常的認同: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貴人」。有人會認為貴人就是生命中出現的一個很關鍵性的人物,帶給你突來之收穫,但是我現在反而覺得每個人在某一方面都帶給你了某方面的收穫,很小,但卻很有影響力。在軍中認識了很多不同成長環境的朋友,有許多年紀比我還小,卻在很多方面比我更有能力有觀念。真的由衷感謝這些朋友們的照顧,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幫上你們的忙。


新的一年又開始了,剛剛回到自己的軌道上,走的還有點不穩。慢慢地要開始重新建立很多習慣,這個部落格也是其中之一。看了以前自己的文章,我想從此之後我的寫風可能會有點不一樣,私人的部份可能會更多一點,但原來的資訊分享也會盡量保持份量,希望朋友們可以繼續到這裡了解我最近的生活囉。

Monday, October 23, 2006

Now, or never.

人們說: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。」

我說:「機會是留給放手一博的人。」

有時候,我們會太想確定前方的路該怎麼走,而浪費了太多時間留在原點。萬一這個世界不是用走的呢?萬一機會就像一班公車不等人的公車,當你確定好你該搭哪一路時,才發現他正巧無情地從你眼前開過呢?

也許我們都被這考試教育文化養壞了,導致我們總以為凡事都有個Deadline,只要在某個時間點之前開始行動,就算是不眠不休地趕夜車也總是可以在時間內把事情做好。而一個沒有Deadline的事情,是不是就代表機會永遠在那裡等著你,那我們又該什麼時候開始行動呢?

這是一個迷思,一個使我們躊躇不前的迷思。

做過研究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,其實想要有想法是很容易的,難就難在你能不能在別人想到之前發表。因為不管你的想法有多新穎多前衛,只要有另一個人先說了、發表了、或是申請了專利,你的想法就只不過是對他的想法的一個引用罷了。在這個凡事都講求創新的新商業氛圍裡,凡事做好萬全準備的哲理已經派不上用場了,機會永遠是留給放手一博的人──如YouTubeFlickr或是跟我結下私人恩怨Splice (ALPHA blog 評論)。

在這一批Web 2.0的成功案例裡,我們得到的新教訓是:
先不要想太多有關怎麼賺錢的方法,
先做了再說,並狠狠地遭受挫敗,
因為等到你再爬起來的時候,就是你屹立不搖的時候了。


The Confluenz至今剛好整整七個月未更新,我決定重新出發。「想做就去做」是我的新座右銘。除了拿來激勵自己完成目標之外,其實在很多事情上也是很受用的,譬如想起某個朋友時就馬上與他連絡,聊聊最近日子過得如何,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。

就像是那個「世界末日就是明天」的老梗吧,

It's Now or Never.